看板 Gossipi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
如題,我問ChatGPT打掉雜質這個說法恰不恰當,它回: 「打掉雜質」這個說法,在政治語境裡極為敏感且高度不恰當。 為什麼這個說法有問題? 1. 將異議者污名化為「雜質」 這句話暗示: ‧ 有些人民是不夠純的、應該被排除的; ‧ 不認同執政者的聲音,等同於阻礙國家的污染物。 這是一種**去人化(dehumanization)**的語言策略。在歷史上,「雜質」這類字眼常與 極權政治相連,例如: ‧ 納粹德國視猶太人、共產黨員為「德國社會的雜質」; ‧ 斯大林時期清洗所謂「異端分子」; ‧ 柬埔寨赤柬視知識分子為「腐敗雜質」。 當政權將部分人民定義為「雜質」,下一步往往就是合理化打壓、排除,甚至暴力行動。 2. 背離民主的價值核心:包容與多元 民主的基本精神在於允許不同意見共存,透過制度辯論而非剷除異己來促進進步。 把選票當成清除不純之物的工具,這不是民主,而是政治純化運動(political purifica tion)。這種語言內涵與中共的「政治運動」式話術十分相似,例如「清理階級敵人」、 「整風肅貪」。 3. 讓選民變成「工具」而非「主人」 「打掉雜質」的說法,把選票變成政權維護自身權力與正當性的工具,而不是人民自主選 擇公共事務的方式。這會讓民主選舉的本質逐漸變質,淪為政治鬥爭的儀式外衣。 更妥當的說法應該是? 若他想表達選民透過選票淘汰不適任的官員,應該使用中性、制度化的語言,例如: ‧ 「人民有權透過選票審查施政者的表現」 ‧ 「選舉是民主社會更新政治、汰弱留強的機制」 ‧ 「政黨應經得起人民的選票檢驗」 這樣的說法既保留政治責任的論述空間,也尊重反對者的合法存在權。 小結 「打掉雜質」是一種極不適合用於民主政治的說法。 它揭示出一種潛在的排他性與控制慾,將民主制度中的選舉工具化、將異議者污名化,這 樣的語言不僅背離團結,也對民主社會的言論與多元造成威脅。 這不是民主的淬鍊,而是意識形態純化的危險傾向。 ——— 是不是ChatGPT最近雜質有點多才會有這種想法啊 -- 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, 來自: 68.173.88.187 (美國) ※ 文章網址: https://www.ptt.cc/bbs/Gossiping/M.1750864268.A.FF6.html
l983: 我們40%青鳥覺得沒問題啊,你chatgpt有問題 118.170.3.245 06/25 23:11
jimlexus:https://i.imgur.com/WH7oSfn.jpeg 59.115.65.180 06/25 23:12
jimlexus: 你是那個階級? 59.115.65.180 06/25 23:12
cimic:https://i.imgur.com/6KJ0NmE.jpeg 42.77.115.52 06/25 23:12
badbadook:https://i.meee.com.tw/3xARslO.jpg 114.36.25.76 06/25 23:12
wsxza: 小英做的比賴好,所以賴是雜質 49.215.57.40 06/25 23:12
fallinlove15: 不會用GPT的 以後很可能被AI取代 118.166.215.3 06/25 23:13
fallinlove15: 那麼客觀的描述竟然還有綠蟑螂想凹 118.166.215.3 06/25 23:14
cimic:https://i.imgur.com/WWnewVE.jpeg 42.77.115.52 06/25 23:15
landi4251:https://i.meee.com.tw/yuHxBu5.jpeg 27.53.48.161 06/25 23:16